【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陈志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的强势崛起,离不开科研支撑。
日前,中国科学院印象初院士工作站落户即墨移风店镇,工作站将重点围绕资源昆虫产业化、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全物质循环利用、嵌入昆虫要素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等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据了解,工作站将通过整合全国昆虫科研人才和创新资源,在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深入开展昆虫技术科研和产业化、市场化应用,不断增强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全链条发展,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注入强劲动能。
01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被称为农业的“芯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即墨区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发展壮大种子产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中国科学院印象初院士工作站之所以落户青岛即墨区,是因为这里具备承接该院士工作站的基础和实力。
2017年青岛市出台的《青岛国际种都建设规划》,明确将即墨区打造成为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重点建设种企孵化、新品展示、研发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化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
2018年2月,青岛国际种都建设升级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按照“一核引领、多点突破、全域协同”的空间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种业区域中心。
即墨东濒黄海、西靠大沽河,墨水河、龙泉河等150条河流贯通全域,丘陵、平原地形自东向西梯次分布,独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多样化农业特色。
即墨立足资源禀赋,以移风店镇为中心,打造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花卉种子研发中心和繁育中心以及全国种业“南广州北青岛”格局的承载地。
即墨区依据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了《大沽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方案》《即墨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关于加快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建设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的意见》,对入驻种业企业、科技成果等多方面进行资金奖励。
同时,即墨区采取统筹实施“二区两园”共建方式,把国际种都核心区、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等资金、项目资源进行综合统筹,聚力打造,并将国际种都核心区划分为核心区、重点区、辐射区等三个片区进行分层次梯次建设,积极引进现代种业产业链项目,加快种业产业链全方位推进。
02
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规划面积1.6万亩、重点区面积3.4万亩、辐射区面积34万亩,按照“一区两园一带”的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大力引进种业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发展以种业为核心的多产业融合集群、国内国际知名种业企业集聚高地。
首批落户园区的瑞克斯旺科研中心项目是涵盖蔬菜研发、栽培技术研究、新品种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科研中心,由排名世界种业前四的荷兰瑞克斯旺种子种苗集团投资建设,项目占地480亩,建有现代化玻璃温室、日光温室等设施,智能温室大棚完全实现了数字化智能管控,被誉为“指尖”上种出来的大产业。
聚力打造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即墨区以种子、种畜、种禽、种苗“四种并育”为重点种业的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加速崛起,初步形成种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促进了种子研发、繁育、加工、推广、销售等功能有机结合。
目前,即墨累计引进荷兰瑞克斯旺、韩国农友、青岛德瑞骏发、青岛悦海湾等农牧渔重点种业产业链企业28家,种业持证企业42家,良种企业(场)29家,研发培育种植、养殖新品种500余个,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种子品种160余个。各类种子产品远销29个省市、10余个国家。
即墨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研发的牛角椒种子占全国保护地市场的70%,旱黄瓜种子占全国市场的35%、胶东市场的85%,口感西红柿和辣椒种子占云贵川三省同类市场的60%,黄心白菜“秋宝”占北方秋白菜市场的60%。
03
经过多年发展,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初步构建“种子、种畜、种苗”陆、海两大种业高地。
以“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集群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即墨区打造以种子为主,种畜、种苗为重点的多种共育空间布局。在移风店镇,以发展种植方面的种子为主;在段泊岚镇,以发展养殖的种畜、种禽为主;在田横镇,以发展渔业养殖种苗为主。共同形成集种子种苗研发、培育、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2023年即墨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聚力突破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2.4万平方米交流服务中心,争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海洋大学生命科技科研基地、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海洋种业项目投入使用,黄海研究所水产育种中心开工建设。
根据规划,到2025年,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种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涉种企业达到100家,引进从事种业研发的高端人才达到200人。
未来,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蔬菜、花卉、食用菌、粮油、畜牧、渔业等种业企业进一步集聚,种都功能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进一步美丽宜居,将核心区打造成即墨“三农”发展的新引擎、青岛产业转型升级新亮点、全省乡村产业振兴新样板。
标签: